今年過年是近幾年難得的休息,開過Uber,跑過581,每況愈下,還好一個轉念,才找到希望。
當初被Uber的時薪廣告吸引,走了一段跌跌撞撞的日子,直到放掉了時薪的枷鎖,才真正蕭灑從容賺更多,也多了一些體會。
無可取代的專業才有高時薪
高時薪,他賣的是無可取代的專業,譬如知名律師鐘點費每小時3千元起,陳長文大律師每小時談話費1萬2千元起跳。這樣看來,是不是律師年薪就嚇死人了?
再說一遍,高時薪他賣的是無可取代的專業。只有他擁有別無分號,或者很少人能取代他,才有可能。為了這個無可取代的專業,他的準備時間要多久你不知道,所謂台上一分鐘,台下10年工,不計價的時間比計價的時間多得多。
作為一個Uber司機,我的單由平台給,我的路徑由導航規劃,我不必知道乘客脈動,我不必知道乘客搭長搭短,我也不必知道哪個紅燈要230秒哪個要180秒。我只是個木偶人,很幸福,這也表示只要會開車的就能取代我。一個工作如果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,那個工作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會來取代我,時薪終究是要往下掉,這是必然。而短暫的高時薪,只是偶然,新聞上聽到熊貓、581外送員時薪下降,擺在眼前。短暫的高時薪,很容易引誘人步入債務循環,回頭看看我身邊很多司機就是這樣被帶入漩渦。
另一個陷阱是補貼,以為獎勵金是永久,事實上補貼只會越來越少,有成千上萬的司機能取代我,平台還要獎勵我嗎? 沒有提高抽成數,就謝天謝地了。補貼給我的,終究要拿回去的,去補貼新進的小鮮肉 或是添補帳上虧損。
高時薪不穩定,總收入不夠還債
其次,無可取代的專業的高時薪的收入可能不穩定。律師不是每小時都有客戶付錢,教練也不是每個小時都有學生。每月沒有穩定的收入,只會被貸款推著走。
補習班老師,如果選了時薪1,000元,一週上班6小時,一個月共26.4小時,可以領到26,400元。如果選了月薪60,000元,每月工作176小時,除起來,一小時340元。
你會選擇時薪1,000元還是時薪340元。這是人生的大問號? 不過,你要先有無可取代的專業,你才能做選擇,否則只是別人幫你做選擇。
要夠專業才能有穩定的高時薪,還要源源不斷的客戶,才能有穩定的月收入,而最後決生死的是,不是你的車輛耗損如何,而是你的身體與精神耗損有多大。
不怕車輛耗損大,最怕身體與精神耗損大
當我在等待下一組客人時,我能像律師一樣晚整休息嗎? 還是我需要緊張兮兮、耗心費神等下一單。當沒單的時候,我疑東疑西,車子也移東移西,懷疑手機壞了,懷疑網路壞了,懷疑App壞了,然後懷疑人生,好時上天堂,差時龍發堂。我不再年輕,經不起這樣的折騰,還是要找一條出路。
告別『好時上天堂,差時龍發堂』
體認到這三大問題,我開始思考計程車不是已經是超過百年的行業了嗎? 他們是怎麼活過來的? 出來開車是一種職業,必須有專業,於是我開始背路徑、背街道、學習當專業司機。
最大的轉捩點是,我參加了大都會車隊,用心學習它的系統及體會它的優點,用空中報班,讓我等下一單時可以休息,小瞇一下,上洗手間,吃東西,隨時可以充電,賺錢不必那麼累。安心看著班區出車速度,班區外的叫車,也通知到我手機,讓我決定接不接。可以看到哪裡叫車比較多,隨時感受到乘客的脈動,開車賺錢變得很愉快。
在Uber你像木偶被系統推著走,平台是否做手腳先給別人,我看不到。在大都會我能看到乘客脈動,公平依序派車,我可預測的空中排班出車,走我的步調,從容賺錢。
另外一種感觸,Uber只會取悅乘客,把壓力都丟給司機,討口飯吃不容易,譬如Uber是我等乘客下來,在大都會很多客人是等我到來,大家互相尊重。
現在,我不再炫耀時薪多少,反而每月賺到更多,我的車子油耗少了,身體折舊少了,精神折磨少了,但我每個月賺更多,還清貸款,找回了春天,也找回陪家人的時間。
這是今年過年最大的收穫。